环境学院在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落下帷幕。我院两支本科生代表队(周煜杰、杜文冉、马向原、丁祥睿);(曹庆欣、周煜杰、廖文昭、姚韶臣)在李新洋副教授的共同指导下,荣获得特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三项优异成绩,此次获奖为我院参赛以来最佳成绩。
作品1《基于铝空电池自产电水处理与资源回收装置》介绍:该作品从24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荣誉,为当年我校参赛作品唯一特等奖。该作品针对废铝处置、废水高效处理和绿色低碳环境技术需求,以废铝资源为出发点,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铝空电池的绿色固废资源化和废水协同处理技术和系列装置。通过创新性地开发自吸水铝空电池实现废水自流动和自过滤协同的同时,还实现了废水高效除磷、浊度去除,以及铝废物转化为磷酸铝、羟基铝等阻燃材料高质资源,最终电池产生的电能可直接用于LED照明或为手机充电等用途。该成果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废水低碳处理、绿色发电的一箭三雕,并且在富营养化地表水、尿液废水处理,野外应急电源等领域获得成功验证。本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为可持续废水处理技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作品2《基于微纳雾滴的消毒云发生器》介绍:卫生间作为新冠疫情期间疾病传播的管控重点,如厕和冲厕过程中会产生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气溶胶污染成为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消毒云和云如厕概念,将传统如厕习惯和“云”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智能感应耦合纳米雾化技术构建稳定的纳米消毒云,有效切断污物中气溶胶扩散风险还从视觉上对污物进行阻断,获得更舒适的如厕体验。更为重要的,基于纳米雾滴原理实现了消毒剂/香味剂的纳米化,一方面增加了液体表面积的同时显著提升消毒抑菌和除臭效果,另一方面了明显降低了消毒液使用量,提高消毒剂使用效率。该作品提出的云中如厕理念和开发的智能感应的纳米云消毒装置,为绿色消毒技术开发,巩固抗疫成果提供了新思路,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本届节能减排大赛以创新“环能”科技、共绘“双碳”蓝图为主题,聚焦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相关专业领域,旨在落实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升高校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环境、能源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其中有来自我校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等22所高校的积极参与。本项赛事面向北京高校学生每年举办一次,在办赛机制、学生参与、作用发挥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的一场重要盛会。
获奖名单链接:http://jw.beijing.gov.cn/gjc/tzgg_15688/202111/t20211108_253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