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常年有效)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为进一步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在原市政与环境工程系、交通能源与环境研究院基础上组建成立。作为学校应用新兴交叉学科的主力军之一,环境学院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双碳”目标、“交通强国”战略等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学校交通特色,形成“工业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水健康循环与安全保障”“固废资源化回收与利用”“人居环境污染与质量改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双碳智慧管理”等六个学科方向,以及国际化办学和“全员导师制”培养模式,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爱国奉献精神。

2.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恪守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等职业道德规范。

3.具有扎实学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够胜任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4.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博士学位,并已取得各学习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

 

招聘岗位及待遇

一、卓越百人支持计划

卓越百人第一、二层次面向引进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或学术领军人才,学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对学科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创造性构想。一事一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及支持条件。

卓越百人第三、四层次面向引进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拔尖青年人才,具备支撑所在学科进入或保持国内领先和冲击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

 

基本条件:

第三层次一般不超过40周岁,第四层次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科类或成果突出者可适当放宽。

生活待遇及工作条件:

1.聘期内校发基本年薪:第三层次60万元起,第四层次45万元起,正常享受学院奖励绩效、科研绩效及其他社会服务收入等,并享有薪酬动态增长机制

2.提供校内高端人才周转房租住

3.安家费50-100万元

4.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30-200万元,人文社科10-50万元

5.聘任为博士生导师

6.政策范围内协助解决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

 

二、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本计划面向引进和培育已取得明显学术业绩,在发表论文、科研项目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基本条件:

青英I类一般不超过40周岁,青英类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科类或成果突出者可适当放宽。

生活待遇及工作条件:

1.培育期内在正常享有本职岗位各项薪酬待遇基础上,额外发放培育津贴。青英I类12万元/年,青英类6万元/年

2.视情况可聘至高聘副教授及以上岗位

3.科研启动费、安家费、租房补贴等根据受聘岗位按优秀师资补充计划相应标准兑现

4.政策范围内协助解决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

 

三、思源博士后

本计划面向具备独立从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已在发表论文、科研项目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优秀青年人才。

基本条件:

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或成果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超过35周岁。

生活待遇及工作条件:

1.年薪(税前):

工科:40万起(上不封顶)

理科和人文社科:根据岗位设置情况30万起或40万起(上不封顶)

2.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人才计划项目等资助,与学校待遇叠加支持

3.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10万元/人,人文社科类5万元/人

4.配备学术造诣高、研究经费充足的高水平合作导师,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研任务

5.认定讲师职称、可申请硕导资格等

6.在站期间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可享受住房补贴或租住周转房(床)

7.在政策范围内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园

8.聘期考核合格且符合学校师资聘用条件人选,学校择优补充到师资队伍

 

招聘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应聘方式及注意事项

1.招聘启事常年有效。

2.全年招聘分为3月、6月、9月、12月四批次进行,应聘者可将个人详细简历、学术代表作全文等材料发至学院接收简历邮箱(hjxyzp@bjtu.edu.cn)并抄送至学校招聘邮(rczp@bjtu.edu.cn),注意附件尽量不要选择超大附件(保存时限较短)。请注明应聘学科。

上半年招聘接受最晚在当年12月31日前能入职的应聘简历,下半年招聘接收最晚在次年7月31日前能入职的应聘简历。

3.学院初选通过后,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后续程序,请确保简历上提供的联系方式畅通有效。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6-10-51681263

邮箱:hjxyzp@bjtu.edu.cn

联系人: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