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Martin Lange博士和Urs Maier博士做客 “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


    2025年4月3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在我校机械楼多功能厅举行。德国联邦环境署交通处处长Martin Lange(马丁·兰格)博士和德国交通转型智库货运与基础设施高级经理Urs Maier(乌尔斯·迈尔)博士分别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国际运输与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气候友好型陆路货运的措施和手段》的专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环境学院承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协办。

 

   

    报告会前,向宏军、彭林会见了Martin Lange和Urs Maier及云明慧一行,双方就单位基本情况、碳减排碳核算方面的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此次报告也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开展的“下一代气候对话”系列讲座活动的一部分,云明慧主任介绍了该系列讲座背景和意义,该系列讲座是中德气候伙伴关系项目(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德国联邦政府共同支持,受国际气候倡议(IKI)资助,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负责执行)中“科学普及”子任务的一部分,致力于邀请中德两国的知名气候专家走进高校,为中德未来的气候领导者——在校大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开放对话和学习机会,激发大学生对关键气候议题的关注与参与。

 

   

    报告会上,Martin Lange博士简单介绍了德国环境署、深入细致地讲解了德国货运交通量及其对环境气候的影响、欧盟及德国实现气候目标的法律框架及实施情况、促进气候友好型海空货运的措施和手段。他指出,货运对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了相关危害,并降低了大家的生活质量;德国拥有先进的法律框架(一些是欧盟的一些是德国的规定)和具体目标来实现气候目标,但要实现既定目标,需要更有力的措施;德国联邦环境署建议从技术到非技术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相结合,来缩小减排差距;海运和空运方面需要制定更多的措施,但因为国际竞争实施起来更有困难,更需要国际合作。

 

   

     Urs Maier博士就德国陆路货脱碳做了全面介绍:根据他们对于2045年前德国实现气候中和运输的设想,德国铁路和公路货运仍将增长;德国货运减排主要可通过公路运输电气化和货运从公路转向铁路来实现。他主要围绕道路货运交通电动化、从公路转向铁路转型、可持续的城市货运三方面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发展前景、实现的关键措施和手段等展开了详细介绍。

 

   

    在交流环节中,Martin Lange博士和Urs Maier博士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他们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报告会由环境学院副书记、副院长严伟恒主持。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东亚区交通与城市组主任云明慧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气候伙伴关系项目”项目主任 Janto Hess博士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向宏军、院长彭林、院长助理闫雨龙,以及线上线下200余名嘉宾和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Martin Lange(马丁·兰格)简介

马丁·兰格博士自2019年起担任德国联邦环境署(UBA)“污染防治与交通节能”部门负责人。他于2008年取得莱比锡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于2012年获得该学科博士学位。他精通德语、英语、法语三种语言,具有卓越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就读博士期间,他担任了莱比锡大学物理学与地球科学学院任研究助理。毕业后,兰格博士的职业发展主要围绕环境政策领域。他在2013~2019年担任德国联邦环境署的科学政策顾问,主要工作领域为未来交通能源供应方案研究、交通概念的环境评估及电动交通,并作为德国政府专家深度参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污染与能源工作组及欧盟全球统一轻型车测试程序(WLTP)的法规制定。另外,他曾在2016年借调至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参与交通和燃料领域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生物燃料相关工作。

 

Urs Maier(乌尔斯·迈尔)简介

Urs Maier(乌尔斯·迈尔)博士是货物运输、能源基础设施和运输路线规划方面的专家。他曾在科隆、波恩和哥德堡学习,获得了地理学的硕士学位。2010年,他完成了关于汽车行业路径依赖和绿色技术的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曾在卢森堡大学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然后在德国环保组织 “德国环境项目援助(Deutsche Umwelthilfe)”担任项目经理,2016年他加入德国交通转型智库(Agora Verkehrswende),专注于卡车电气化、运输模式向铁路转移以及交通转型的融资等领域。

 

撰稿:徐春玲陈星宇,刘慧玲王玉婷

图片:李俊炎王智芸

审核:严伟恒